伊祐˙噶照(Iyo Kacaw),因為一趟聖山尋根之旅,西元2002年從臺北回到Makotaay港口部落,留下來一邊和部落藝術家拉黑子學習漂流木創作,一邊抓龍蝦、捕魚、撿蠑螺賣給餐廳,也曾當過水泥工,這些經驗成為他日後創作的能量來源。Iyo的作品常與海洋有關係,「海洋變奏曲」就是記錄他在海邊的人生,以海洋的線條,海浪的力和美,批判資本主義侵略生態的現象,同時表達對於大山大海的自然關懷。近年來他的創作更加多元,除了漂流木,金屬也成為創作媒材之一,同時漸漸將自己的觀點融入於作品中傳達出去。
本篇詮釋資料摘錄自西元2017年花東原創生活節生活誌,該計畫主持人為蘇素敏、策展人Nakaw Putun、協同策展人黃錦城。文字作者群包括沈葳、李岱樺、蘇素敏、孫文臨、Kagaw Omin、林琳、黃毓淳、力芷薇、張愛、梁存中。攝影群以及照片提供包括顏霖沼、陳磊、伊命、Kagaw Omin、伊祐、石孟鑫、安聖惠、宜德思、林琳、李佳凌、林介文、林淑鈴、陳勇昌、李嘉欣、曾秉芳、黃勝有、葉海地、林靜、盧俊翰。西元2017年花東原創生活節生活誌總計收錄46組原創藝術家以及工作室,範圍遍及東海岸、南北縱谷、臺東平原、南岸與離島,內容從靜態物件到表演創作皆有。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