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竹屋有許多前人流傳的經驗,是卑南族極有價值的智慧文化財。傳統竹屋寬度大、重心低,且牆基是鏤空的,易於通風,加上竹子具彈性較柔軟,因而碰上大颱風房子會傾斜,但是不會倒塌,颱風過後可以將之扶正,因此有人稱竹屋是只怕火,不怕風的建築。老輩族人傳授下來的經驗是採取竹材,必須要到朝東方有陽光照射的山區去,因為該條件的竹子才耐用。竹子砍回來後剖開平鋪作為牆面基礎,至於屋頂則利用整枝竹子彎曲成斜頂狀,並覆以茅草,而竹子排列串聯就需要技巧,另外每面牆豎起來後,面與面相接也需極準確的卡榫,否則牆面不易固定。
《後山老厝林建成彩墨展》一書藉由現存的老厝樣貌與歷史資料,加上繪畫,呈現了老厝的歷史風華。根據作者序言中表示,後山是移民與原居族群共存的區域,因為交通不便,在地的建屋材料多半由外地引進,早期更是由「過鹽水」海運輸入,原住民的建築則多就地取材。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