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英古厝是後山境內現存唯一的一棟清式雕花窗格式大厝,立面幾乎是整片的鏤空雕吉祥花紋的窗飾或門飾,並且漆著古樸的色澤,顯得古色古香。古厝的原設計人來自宜蘭,材料則是從附近南竹湖山區潘家開墾的樹林內,採取大棵的茄苳木來做為建材。大厝興建的經費,後世子孫只記得完工時,總共殺了三十六頭牛來請工人吃。
潘先英是在清光緒年間從屏東赤山一帶,移居到後山來開發,他們這批平埔族的鄉親到忠勇部落後,發現山下一大片放眼望去幾乎不見邊的土地尚未利用,便決定落腳開拓新天地。如今古厝成為曾經雄據一方但現已褪了色的平埔象徵。
《後山老厝林建成彩墨展》一書藉由現存的老厝樣貌與歷史資料,加上繪畫,呈現了老厝的歷史風華。根據作者序言中表示,後山是移民與原居族群共存的區域,因為交通不便,在地的建屋材料多半由外地引進,早期更是由「過鹽水」海運輸入,原住民的建築則多就地取材。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