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關休閒農場內的北關螃蟹博物館,由李冠興創辦。北關休閒農場由其父李天來在1978年購下土地開墾,1992年成立觀光果園種植柳丁,開放採摘與提供餐飲服務,1993年轉型休閒農場。1993年少東李冠興退伍返家,需經常跑漁港採辦漁貨,偶然機會,在漁港看到一群專門研究螃蟹的學者,也了解宜蘭梗枋與大溪漁港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螃蟹研究與採集地。為不枉費家鄉珍貴資源,決定建造一個螃蟹博物館。由漁港撿回的螃蟹,為了做成螃蟹標本,到處詢問專家學者,由於螃蟹的肉被外骨骼包覆在內,且甲殼易褪色,接觸空氣又會氧化,將死蟹做成標本,不僅要結合醫學、化妝品學與金屬鍍膜技術,更要克服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致力研究下,完成一隻隻栩栩如生的螃蟹標本,設置於館內2樓展區。克服標本製作後,李冠興開始挑戰螃蟹活體養殖,也投入螃蟹生態、生活史的研究。他勤於觀察與野外採集,蒐集研究報告與資訊,成功養殖深海螃蟹。在館內3樓的水族區,小小的水族箱裡,營造出螃蟹的原生環境。以標本區、水族區為展示基礎,全台第一座的螃蟹館在1999年正式成立。
畢業於光武工專電子工程科的李冠興,除了負責螃蟹館日常營運外,1999-2006年間,深入了解螃蟹收集文獻研究;為了經營休閒農場,以第2名考進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然而,觀光所讀到碩一,為了螃蟹事業的長遠發展,在2003年以榜首之姿考進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
李前館長表示,未來將有博物館調整與搬遷場域之規劃,打造不只是螃蟹館的水晶宮計畫,以水產養殖為主要營收。以螃蟹博物館作為品牌形象,設計完整的生態循環,利用現代科技,提煉甲殼素、膠原蛋白,讓一、二級的生產與加工產業,成為平日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博物館、民宿餐廳,以及毛蟹繁殖、特殊藻類、特殊蛋白檢驗劑製造等,將是他活用知識,使研究成果結合生態、生活與生產的成果展現。這一切的構想與規劃,既是個人的目標,也是未來博物館的經營策略。
圖片著作權利註記: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提供(採CC BY-NC 3.0 TW+方式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