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省府主席陳大慶聽取雲林縣建設報告

台灣在早期政治體制中,由於堅持中國大陸為叛亂地區,所以強調治權包括中國大陸。因此在政府體制上就有中央、省以及縣市等三級單位。其中中央與省府實際管轄範圍幾乎一樣,但由於按照政府體制,省為縣市之上級機關,因為資源的分配多掌握在省府以及省議會的手上。當時享握有實權的政治人物會參選省議員,而非立法委員。

同樣地,當時的建設經費多來自於省府,省府對地方縣市來說,是實際擁有資源分配的權力者。當年省府主席陳大慶到雲林主要視察兩項業務,一項為省婦女教養所的動工,另一向則為箔子寮中南部避風港港址與規劃進度。其中箔子寮一項尤為重要,雖然在規劃上是第二類漁港,但是該海域除有豐富的漁源之外,更是中部區域中心較好的漁港。從事後擴充建設來看,該漁港也被賦予多項功能,包括與澎湖通航等。

此張照片攝於民國59年2月19日,會議主席即為當時的省主席陳大慶,聽取縣府人員所作的諸項建設報告。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田野訪談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0/2/1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