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鄉大湖底聚落(華山村)起初未設學校,周邊莊落學童上學必須到今日永昌村的「嵌頭厝公學校」就讀。然而隨著總督府對臺統治漸趨穩固,加上周邊產業的建立,聚落人口增加,使得華山村境內含括大湖底、科角等周邊聚落人口逐漸增加,國小學童上課路途遙遠,必須下山到嵌頭厝聚落公學校上課,再加上原先嵌頭厝公學校空間已有不足,遂在地方人士請求下,在大湖底聚落設立「大湖底分教場」,此即古坑華山國小前身。
當時絕大多數家庭並不像今日時鐘、手錶相當普及,僅有重要場所和富有人家才買得起時鐘、手錶。「明治維新」過後的日本接受歐美觀念,對守時很重視。因此遂在校園懸掛一個吊鐘,藉以讓學子知曉上下課時間。據華山地區耆老表示,興建此分教場時古鐘便已存在。
民國93年校方整理學校文物紀念,也基於對文物的維護,遂興建一座碑座,並將該古鐘懸掛上頭,題名「古鐘新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