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出生的魏祺峰,世居旗後社區,位處今旗後長老教會旁,原為閩南合院,二戰時遭逢美軍空襲而毀。
魏祺峰獨居在一棟四十年左右的洗石子老屋,是在原屋原址上重蓋。木門右上方有一塊板擦大小的木片,用石綠色填寫他的名字。屋內客廳牆壁、頂端燈飾的圓形線板,白灰已經有好幾處剝落,後方廚房有石型磁磚砌成的洗手槽和廚具。
魏祺峰身體硬朗,鼻樑上掛著一副金邊寬大的舊式眼鏡,年邁的眼皮下垂,雙眼澄澈。年幼自打狗公學校畢業,應徵上高雄港站前的「東亞海運株式會社」。1943年,大東亞戰爭正熾,他加入警防團,在空襲時協助警消救護受傷人員與善後,戰爭末期,又成為台籍日本海軍志願兵。然而,加入戰爭卻也是萬幸,他逃過美軍空襲,也不像許多前期的台籍日本兵從高雄港出發,往南洋赴死。
魏祺峰退休後,他開始在日曆紙背面畫畫,反覆用原子筆不斷描繪記憶裡的港邊場景、被摧毀的老家、株式會社等等,沒有間段地描繪,隨時放在夾克口袋裡那個變形的皮夾,與數年累積的港務局名牌疊放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