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桃園市中壢區原臺貿十村33號原租戶彭杏提供,她先生蒲士清於民國91年(2002)5月17日寫給三弟蒲士澤一封幾近回憶錄的家書。
蒲士清,民國18年(1929)生,湖南黔陽人,民國33年(1944)春,以痛恨日寇侵華從軍而離家,一直到政府開放兩岸探親才返鄉。由於弟弟在來信中提到掃墓,他說:「我離家漂泊天涯59年間,從未燒香燒紙孝拜祖先,......然而,勢局弄人,使我有違倫理常情,愧對列祖列宗。我現年事已高,來日可能不多,過去不孝之情,料往後續也是如此,切盼祖先、父母在地下原諒我這不孝子吧!」並以難以適應、年事已高、妻子對臺灣有濃厚感情和未來沒有經濟來源而婉拒返鄉定住的邀請。並說他離家後跟隨朱兆慶,惟抗戰勝利後,各單位整編而分別。民國35年(1946),蒲士清被共軍俘虜,民國38年(1949)湖北花園戰役,他因為思念家鄉而趁亂脫逃,遇到貴人陳行甫夫婦。他們「一眼就認出我是逃兵,」雖然如此,卻留他暫住至戰事結束。他們帶他到漢口,蒲士清才知他們是企業家,希望他永遠留在他們身邊。難以拒絕的蒲士清乃以須「稟告父母」辭別,沒想到他在回家路上因緣際會又加入胡璉的部隊,從而來到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