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助民退賊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發生,攻陷彰化、南下包圍嘉義,另派一大軍要進攻北港,居民討論是戰或避禍,大家默衷一是。最後大家相約禱告媽祖,擲杯筊決定,結果媽祖指示迎戰。

港民積極動員、培土為壘,引北港溪水為濠溝,準備好時,賊兵已到達。這時正好農曆四月,北港義民軍拿金精水精將軍黑旗於陣前,賊兵來時義民軍迎黑旗出戰,不知何故,賊兵不戰而退兵。後來賊兵常窺伺北港,但屢次無法攻入,只好轉攻北港新街,新街遂被攻破,居民四處逃避。義民軍接獲探子來報,急去救援,雙方激戰,義民軍擒賊二人,並救出被擄去的男女多人。

義民軍詢問戰俘,何以進攻北港街市時不戰反退?戰俘說:當天因見日光照射黑旗下兵馬雲集,義民軍個個雄壯威武,所以不敢出戰,港民這時才知是媽祖顯靈保佑,於是大家紛紛至廟中叩謝媽祖,亦更加同心協力支援前線。賊兵仍再多次進攻北港,但皆遭挫敗,攻北港近三個月卻無所獲。義民軍前後斬獲賊兵一百多人,義民軍陣亡只三十六多人,後來陣亡之義民軍立祠於現義民廟中。七月,官軍與義民軍合戰,捕獲賊兵間諜,出戰更為順利,不久收復新街,又至嘉義解圍。賊兵見官府援兵到達,士氣低落,屢戰屢敗,大勢已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紀雅博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