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 58 號,緊臨北港溪畔,廟身為三進四殿兩護龍,正身面寬三開間。水仙宮創建於乾隆 4 年(1739),主祀水仙尊王,禹帝,道光 28 年 (1848)增建後殿,祀關聖帝君。民國 45 年時,原笨港天后宮的汀州媽天上聖母,也歸入水仙宮合祀,故一時間水仙宮集古笨港之水仙宮、協天宮、汀州媽天后宮三廟合一。直至民國 91 年汀州媽在水仙宮旁購地自建天后宮 才分出。
台灣信仰水仙尊王極為普遍,但以水仙尊王為主祀的廟宇則不多。最早為台南水仙宮,但在日治時期遷移後,規模已大不如前,文物亦散失不少。而笨南港水仙宮,則為台灣次早創建,雖有移建,但在文物及建築構造上,仍保有道光之前的建物甚多,實為可貴。尤其三川殿之石碑,更是研究笨港史的主要線索,廟中正殿尚存全台有刻年代第二早之龍柱一對,這是乾隆 45 年(1780)時,笨港貢生林開周倡募重建時,所留下之歷史証物。
民國 37 年(1948),由龔顯柴、王吟貴、蔡裕斛、許壬子等倡議重修,於民國 39 年完工。此次重修包括三川殿、過水廊山牆加入八卦門及水車堵、壁堵泥塑、拜殿的木柱改為混凝土龍柱、花鳥柱等。廟埕之石灯、石獅、忠義亭、治水亭、金爐等均為此次新建,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