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金瑞,祖籍四川,先生是空軍軍官,曾住在桃園建國三村18號,民國38年(1949)跟隨部隊到臺灣,第一站來到屏東,與先生住在學校,在狹窄校舍解決一日三餐。耿金瑞回想起剛抵達臺灣時,表示一群人吃著大鍋飯,但自己跟先生兩人只有一個碗,飯吃不太下加上吃得慢,等吃完後先生再拿空碗盛飯時,大鍋裡早就什麼都沒有,只能餓著肚子,處境十分艱難。民國44年(1955)政府配給耿金瑞中壢的大同新村,屬於軍官眷舍,先改名為大公新村,再改為建國三村,村內戶數不多,只有二十戶左右。附近大同路上的大同新村則是士官眷舍,更名為建國七村。耿金瑞搬入眷村後,生活過得較為安穩,但因軍人薪俸微薄,眷村媽媽仍需做家庭手工貼補家用。舉凡打毛衣、繡花、縫網子等,甚至幫部隊縫補衣物,含辛茹苦的在眷村裡把孩子養大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