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漳州陳姓族裔與昭烈宮

北港鎮有間昭烈宮開漳聖王廟,耆老們則慣稱「陳聖王廟」或稱「聖王公廟」,是一座見證陳姓族裔與漳州人拓墾北港地區歷史的宗祠。昭烈宮見於文獻在日治大正8年(1919)所纂錄《臺南州祠廟台帳》,而在昭和8年(1933)相良吉哉纂輯《臺南州祠廟名鑑》宗教團體中,北港郡下神明會部分記載陳聖王會內容,提及祭神為陳聖王、從祀輔義將軍、輔信將軍,會員120人,於乾隆30年(1765)創立,可見該信仰相當早。

今日所見之昭烈宮非初期樣貌。史上多次民亂衝擊,像是林爽文事件、戴萬生事件以及漳泉械鬥等,後又有光緒20年(1894)強震,致使廟宇全毀,嗣後神明像輪流奉祀於民宅。昭和3年(1928)眾人深感奉祀不便,倡議建廟卻因故停擺。民國37年眾人再度推舉陳向陽為主委,對外募捐建立宗祠「昭烈堂」,民國43年雕奉陳聖王公金尊奉祀。民國88年因年久失修,再度鳩工興建,並更名「昭烈宮」,始成當今外觀。

最初北港街多以漳州人定居,爾後泉州人遷入,兩者間迭有摩擦導致嚴重衝突,迫使漳州人遷當今嘉義新港鄉,遂有「有女不嫁新港漳人」之流傳。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臺南州祠廟名鑑》 2、 田野調查訪談整理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北港鎮公民路61號
  • 撰寫者
    沈沐蒼
  • 創作者
    沈沐蒼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迄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