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5年(2006),桃園眷村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幾乎悉遭拆除,有鑑於此,當時的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依「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進行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搶救文化記憶,並以之於民國98年(2009)編輯、出版了《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一書,此文即為當時的記錄。
關於眷村文化空間的活化與保存,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黃承令雖不是眷村人,卻醉心於研究眷村文化,他表示只有實質空間才能被保存,但如何活化才是重點,就是得有人在裡頭經營。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祕書長丘如華想以「世界咖啡館」的工作概念,讓所有對眷村文化保存有貢獻的人共同討論未來與遠景,期待從中擦出更多火花。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教授陳朝興認為除了物質化、功能化、商業化的文物展覽外,更應該導入當代藝術、數位化及遊戲元素來活化空間,創造新的眷村文化形式,因為,保存眷村的核心價值是呈現多樣性,透過不同觀點、不同面向,才能給予眷村文化與空間新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