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憶煤球

憶煤球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拍攝於1973年間的原臺南縣新營地區,也就是今天的臺南市新營區。1950年代的新營和鄰近的鹽水地區興起煉炭生意,有些業者直到1980年代才停業,但主要煉炭窯在1960年代就廢掉而將生產基地移往六甲等地磚窯。如今看來是不環保的燃料,在煉炭興起的年代裡還是經濟好的家庭才用,一般人家仍是撿柴火或甘蔗皮當燃料。照片攝影者黃金財先生如此敘述:「在民國40年代,煤球主要原料或成分是焦炭粉,燃燒時易產生窒息濃黑的一氧化碳,經常嗆得家庭主婦眼淚直流。但隨著臺灣農村發展,黑煙嗆臭令人嘔吐且效率低的煤球,不再符合現代化生活又不環保,慢慢地沒落了。如今年輕人根本不認識煤球了。」黃金財先生自1970年代走訪各地,鏡頭下有些傳統產業幾乎消失或式微,格外值得典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取得對象
徵集入選者
取得方式
老照片徵集計畫
撰寫者
文字-黃金財.謝玲玉
創作者
攝影/提供-黃金財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1/28

拍攝時間
1973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寬12.6*高8.8cm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