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徒步謝票

選舉在臺灣一直以來都很熱鬧,從威權體制時代延續下來,選舉有兩層意義,一層是窮人口中所說的「財富重分配」,黨外人士在選舉中也知道擋不了賄選,所以會跟選民講,「拿誰的錢,不投誰的票」。不過這招不太有用,因為以前臺灣人很重義理和情義,所以基本上都會守住「承諾」。另一層的意義就是情緒發洩,這是當時人民唯一參與政治卻不會有被抓、被關、被殺的風險,這裡的人民指的是投票的人,不是那個被選的人。

財富重分配這件事應該還是進行式,只是形式和方法都更精進了。至於情緒發洩則有些改變。照片中是民國60年代在投票結束隔日,當選人出來謝票的情形。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一片煙霧瀰漫,但那不是沙塵暴,也不是PM2.5的霾害,而是鞭炮。當選人沿街謝票,支持者也沿街放鞭炮,整個場景宛如羅馬軍遠征得勝,回到家鄉接受英雄式的歡迎一般。

在媒體不發達的當時,當選人以徒步繞街謝票,讓所有市民知道該誰當家作主,似乎是不錯的方式。現在的當選人謝票就沒那麼有誠意了,站在吉普車上,揮手致意,路人還沒看清楚是誰在謝票,車子就已經在百米之外。不過也許社會環境條件已經不同,現在徒步謝票也許只被當成是路人甲,不會有舊時代英雄般的感受了。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田野訪談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斗六市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7/11/20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