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年(明朝天啟元年)顏思齊和鄭芝龍據臺時期,中國大陸移民在鹽水拓墾定居者日眾,成為漢人在臺建立的最早市街之一。早期,急水溪支流環繞鹽水東、南到西三面,形成新月形,古而有「月港」或「月津港」的美麗舊名。而鹹鹹的海水係從嘉義布袋嶼倒風內海沿溪流直抵護庇宮前,小鎮因而有「鹽水」之名,1683年(清康熙22年),臺灣設一府、三縣,即臺灣府、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下設有庄,鹽水屬於諸羅縣。清乾隆初期,諸羅縣改為嘉義縣,鹽水曾改隸屬嘉義縣。到了清朝中葉,清廷又在此設置鹽水港廳。日治中葉,鹽水港屬嘉義廳,稱鹽水港支廳,最後改為臺南州新營郡鹽水街,光復後再改為臺南縣鹽水鎮。臺南縣、市於2011年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臺南市,鹽水鎮改名鹽水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