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街役所大門外,鎮上知名的樂星社與南、北管團巡迴時合影,中西樂合鳴,就連大夥兒的打扮也中西合璧,有戴斗笠吹嗩吶的,有戴鴨舌帽、墨鏡的新生代,夠酷吧!日本大正九年(1920),日本政府對臺灣實施街庄制度,「街」也就是今天的鎮;「庄」即是鄉,鹽水街役場也就是後來的鹽水鎮公所。鹽水街昔日屬於臺南州新營郡。清末時期的鹽水港就已經文風鼎盛,地方戲和南北管都名噪一時,王爺廟的子弟戲更居翹楚,可惜後繼無人,據傳戲服都流向外地去了。然而港鎮時期的音樂風氣一直延續並發展到日治時代,加上西樂東進,青年朋友開始時興管絃樂,鎮上知名的樂團「星樂社」巡迴各地深受好評。年輕人接受西樂的同時,仍經常和鎮上的南、北管團聚集,巡迴各地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