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嚴禁匠民越界侵占番界碑」殘碑

「嚴禁匠民越界侵占番界碑」殘碑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嚴禁匠民越界侵占番界碑」殘碑

古坑鄉華山村,舊稱「大湖底莊」,曾記載於清末光緒《雲林縣采訪冊》打猫東頂堡〈積方篇〉。聚落信仰中心,據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為「玄天上帝廟」,但並未有廟名,戰後則命名為「福華宮」,主祀神轉為「康府元帥」。當地關注歷史文物的蔡顯勇先生無意間發現遭人們切分成三條的石板,比對石板文字與文獻,赫然發現該方石碑與梅山鄉太平村所留存的石碑記載同一事跡。

此碑事跡與清乾隆年間新頒訂的「民番藍線」相關,並在乾隆33年(1768)由諸羅縣笨港分縣丞李倓立碑,飭令漢人不得任意私自越界進入原住民領地拓墾。睽諸輿圖和文獻,當年立碑處共有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處。顯見當時被發現的殘碑並非立碑原址,可能性的是距離最近者的「大湖頂寮」界碑。

國家圖書館在蒐羅相關碑碣拓本時,將此類碑命名為「嚴禁匠民越界侵占番界碑」,不過嘉義縣府則命名「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一般當地民眾則稱「民番地界碑」。此方「示禁碑」至今依舊放置戶外,未做任何保護措施,使得原已風化模糊的字跡更嚴重。相對於國圖努力蒐羅碑碣拓本,珍藏這些拓本文物,看著日益風蝕的石碑,實有買牘還珠,捨本逐末之憾。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別名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民番地界碑」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采訪冊》 2、 《臺南州祠廟名鑑》 3、 《御製乾隆民番界址圖》〈藍線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 田野調查口述訪談
撰寫者
沈沐蒼
創作者
沈沐蒼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