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互扶持,資源分享-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

民國95年(2006),桃園眷村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幾乎悉遭拆除,有鑑於此,當時的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依「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進行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搶救文化記憶,並以之於民國98年(2009)編輯、出版了《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一書,此文即為當時的記錄。
由於眷舍簡陋,資源缺乏,加上眷村男性在家的時間較少,彼此照應、互相扶持就成了眷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許多眷村人的精神依歸。當大人忙不過來時,鄰居往往會幫忙照顧孩子,誰有空就幫忙打點生活上的瑣事,村子就像個大家庭,充分體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生活資源的分享也是眷村的特色之一,如衣物、食物等,在那樣資源匱乏的環境,這些分享也傳遞出令人感動的溫情。此外,眷村生活的節奏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同一天領眷糧、同一天領薪餉、一起看露天電影或藝工隊表演等,這些都使得眷村人的相似性遠大於個人背景的差異性,因而形塑出眷村特有的生活與文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文字編輯:趙如璽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0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