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

民國95年(2006),桃園眷村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幾乎悉遭拆除,有鑑於此,當時的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依「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進行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搶救文化記憶,並以之於民國98年(2009)編輯、出版了《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一書,此文即為當時的記錄。
對於隨部來臺,「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軍人而言,讓子女念書、考上大學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捷徑,眷村父母因此對子女的學校教育和生活倫理格外重視。四十至五十年代,剛歷經戰爭的臺灣多數家庭生活都很貧窮,許多孩子因為家裡沒錢或需要勞動力的緣故,往往接受完義務教育便停止就學。相較於此,眷村家庭卻極為重視孩子的教育,若非萬不得已,往往會拉拔孩子直到念大學為止,也有許多孩子跟隨父執輩的腳步投考軍校,踏上軍旅生涯。因此,每到開學前幾個月,為了籌學費,眷村父母都傷透腦筋,日以繼夜地忙碌,只為了籌得供孩子念書的學費,更彰顯眷村對於孩子們唸書的重視。另外,部隊的倫理精神也深深烙印在眷村孩子的心中,對父母孝順、對長輩尊敬、有愛國情操等,都是眷村孩子常念的基本做人道理。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文字編輯:趙如璽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0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