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5年(2006),桃園眷村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幾乎悉遭拆除,有鑑於此,當時的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依「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進行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搶救文化記憶,並以之於民國98年(2009)編輯、出版了《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一書,此文即為當時的記錄。
倉促遷臺後,軍人隨駐地安置在營房內,眷屬則隨意安置在日遺營房或是學校、寺廟、農舍、牛棚、廠房等,能遮風避雨者便是安居之處。隨政府遷臺,軍眷管理處改隸屬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留守業務署辦理,依據《國軍在臺軍眷業務處理辦法》規定,軍眷以集中居住、集中管理為原則,即所謂的「眷必歸戶,戶必歸村」,部隊與軍眷由後經政策所統籌監督,並配合戰事之緊急動員,使得軍眷得以不再遷徙,因此落地生根,「眷村」一詞也終於正式出現在官方機制中,成為臺灣近代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