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鄉烏塗村境內有個有趣的地名「鹽讚聚落」。林內緊鄰濁水溪及其支流清水溪,對於拓墾的漢人先民來說,對於掌控水源最上頭,便得以控制中下游區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不過因為濁水溪動輒在夏秋之交因為豪大雨爆發嚴重洪患,此處的人們除興築水圳灌溉之外,更演變出對於產業作物的興替。
烏塗村因為有肥沃的壤土,加上瀕臨濁水溪的河床高地,因此相當適合耕種,也是適合生存的空間。但是居住在內山丘陵臺地對於日常生活食鹽的取得就不便利。睽諸文獻臺灣鹽業發軔於明鄭時期,於洲仔一帶的洲南、北鹽場,以及瀨南、北鹽場。雲林縣在清領時期亦有鹽場紀錄,甚至延續到日治時期,分布在當今臺西鄉海口厝與五條港一帶。
清領時期官方「公賣制度」之下,於各處設立鹽館以利於管理。從史料以及與當地民眾訪談發現,當今烏塗村鹽讚即為早期清朝官方設立「鹽課租館」(即鹽棧)所在地,「鹽讚」可能是鹽棧的訛音,見證了早年內陸地區與食鹽的重要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