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許能才(前排右一)

許能才生於1881年(光緒7年),十多歲的時候與父親從外地來到景美謀生,起初在一個雜貨店當學徒,沒有受過什麼學校教育,但十分好學,常利用做學徒的空餘自我充實,奠定他日後經商的基礎。1910年(明治43年)時年29歲的許能才與劉宗鏻,高王等成立泉香公司,地址在公館,工廠則在景尾頂街,以「許興泉」為商號,經營釀酒。後來也創設食油工廠,經營農場,致力農作物之改良與增產,頗有成效,受當局嘉獎。

許能才在文山區銷售的酒被稱為「蝦仔酒」,據說他取景美溪的水來釀酒,不僅保留酒的純味,同時還有泉水般的清涼和甘甜,有時候還會意外發現酒中有小溪蝦,「蝦仔酒」的稱呼便由此而來。釀酒讓他大發利市,「許能才蝦仔酒,賺甲起洋樓」的順口溜,在當時傳唱多年。日治時期又因釀酒業改為專賣制度獲得一筆補償金後,轉至興隆路二、三段投資煤礦及地產買賣,至家財萬貫號稱文山首富。

經商成功的許能才在地方上漸扮演重要角色:日治時期曾擔任阿片煙膏總包銷人、深坑莊協議會員及方面委員(福利委員)、景美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監事等要職。1928年(昭和3年)台灣許氏宗親會成立,亦被推任副會長。1954年逝世,享年73歲。育有四子,長子坤元,台大法律系畢業;二子冬霖,台大外科畢業;三子瑞徵;四子春輝。

許能才以富饒聞名,1930年(昭和5年)曾耗資兩萬元興建完成許興泉洋樓,是文山區最華麗的建築。但其最為人稱道的事有二:一是他在地方上設立「講善台」,聘請有學問的讀書人講述忠孝節義的故事和道理,讓無法上學的人都能來聴講,對地方良善風俗的潛移默化極有貢獻;其二,在中日戰爭其間,每一年許能才都在景美地區辦冬令救濟,解民生之困頓,傳為美談。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國籍
    台灣
  • 撰寫者
    莊秀美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