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巴拉告_材質說明: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

Lalan的文史基地有一座生態池,水源引自芙登溪,複製溪流生態,布置Palakaw漁法的基礎模型。馬太鞍人觀察魚蝦的食物鏈關係,在水中為魚蝦建造一個適合生活、覓食和躲藏的場所,以吸引魚蝦「入住」,等到時機成熟或有所需求,再配合必備的漁具下水捕撈。馬太鞍阿美族人發揮腦力與創意,將不同魚蝦的棲地垂直整合,分層設置在同一個基地,由下而上建造「客製化」住宅,每一層各有相應的「住戶」。用來架設Palakaw的木竹即便是廢棄物,只要堪用都會重覆使用,Palakaw在捕撈活動後也會復原繼續利用,魚蝦在Palakaw裡生生不息,同一個Palakaw裝置又循環使用,可以說是一種對環境干擾極輕微的「循環經濟」。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行人股份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王威智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