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6年(1941)3月10日。當時里壠支廳與內本鹿警備道間「交通物」(公文、報紙、私人郵件等物)的傳送,是藉由里壠、北絲鬮溪之間的汽車道,但北絲鬮溪到最深處的出雲駐在所,長達65公里的路,僅能利用人力傳送,由各駐在所派出一名「交通警手」,輪流徒步分區交替傳送。每天清晨,交通警手會帶著「交通物」從橘駐在所出發,先到嘉嘉代駐在所交換,再折返經桃林,回到橘駐在所。通常警手會在9點30分至10點,到達桃林駐在所。該日約11時30分,交通警手才到達,通知發生「蕃害」(原住民襲擊官憲),清水等駐在所被攻擊。青木巡查部長即下令嚴加戒備。臺東廳接獲消息後,立刻編成「內本鹿事件搜查隊」,在紅葉谷駐在所設立本部。
3月11日確定攻擊駐在所的是以Haisiyolu為主的家族。Haisiyolu被日人強迫遷移至上野居住後,即不習慣水田稻作生活,兩個兒子又死於瘧疾,使他認為是受祖靈的懲罰,遂思報復。4月4日北絲鬮溪社頭目等人向朝日駐在所報告發現其蹤跡,日警決定派人勸降,4月7日15時左右,Haisiyolu一家向朝日駐在所投案,並交出槍械。內本鹿事件後,官方為避免事件擴大,大舉將尚居住在內本鹿的族人移居紅葉谷、北絲溝溪社、網綢社等地。本篇詮釋資料參考自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由趙川明主編,內容編排方式乃依照各文化景觀在縱谷中的位置,由北至南依序介紹。本書撰寫嚴謹,考據詳實,引用文獻、論文、公報、專書、鄉鎮誌等資料,也有田野調查獲得的口訪資料,此外,本書亦蒐羅了豐富的老照片,在在呈現了再地的珍貴記憶。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