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簡西東

簡西東,原籍南投草屯,大正9年(1920)生。大正10年(1921),父簡金定從草屯到花蓮鹽水港製糖會社大和工廠(今光復糖廠)工作。簡西東3歲時移居大埔尾(今瑞和村)。當時附近溪埔都是臺東製糖會社的土地,一望無際,只有三戶漢人。後來,簡西東到關山讀高等科,每天走牛車路上下學,還需要協助家中送貨以及其他農事。昭和14年(1939)簡定金過世,由其妻子接掌家計,負責運送料仔山(今延平鄉武陵後山)林區所砍伐原木。昭和16年(1941),簡西東承攬大埔驛鐵路貨運的裝卸業務,當時是花東區的貨運大站。民國50年(1961),簡西東自行開設貨運行,同時也兼顧開墾,以種甘蔗為多。早期,瑞和地區子弟必須到鹿野國中就讀,負擔較重,因此,民國56年(1967),簡西東支持設立瑞源國中,也捐地近三甲建校,造福鄉梓。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趙川明主編,是繼《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等系列的第三本,為臺東的人文、自然、歷史、產業等景觀特色做了詳實的介紹與紀錄。縱谷地區地形狹長、文化與族群多元,目前生活於此地區的族群主要有平原地區的阿美族、平埔族與漢人,隨之而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特色亦相當多元。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 撰寫者
    蔡穎璇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