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神廟

海神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民國44年(1955)大陳撤退時,漁山島義胞將島上廟宇神明全部裝箱隨船搬運來臺。這些神明從暫居興昌臨時招待所,到定居富岡新村後,一直都分別安置在民宅供奉,一直到民國54年(1965),義胞經濟環境改善後才集資建廟安置,稱為海神廟。
海神廟主祀神明為如意娘娘,同祀神有池府千歲、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中壇元帥、福德正神等,與一般閩南人信仰並無二致,富岡里的閩南人、住在漁港附近的阿美人都會來祭拜,逐漸成為富岡漁港的信仰中心。
海神廟占地約有百餘坪,廟埕前有戲臺、兼具涼亭功能,為村民整補漁網,休閒聊天之所。主要祭典為農曆7月6日如意娘娘聖誕、6月18日池府千歲聖誕,不僅演戲酬神,外出子弟也會返鄉參加祭典。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透過實地勘查與座談,凝聚共識,呈現東海岸文化地景以及人民與土地歷史的連結,突出在地珍貴特性。本書考證詳實,因此取用推廣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
撰寫者
張簡新卉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