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坐者曹容在曹厝大門前與後代子孫輩合影。少年阿淡(曹秋圃初名)少年時什麼都想學,人家在指南宮教作詩他也去學,而且一學就上手,老師一點破,他很快就能領悟,當場就能賦詩。20多歲左右詩就寫得很出名了,成為早期台北瀛社詩人,阿淡艱苦漫長的學書生涯就此開始。憑著一股傻勁,經常從入夜寫到天明、寫到指尖出血作繭,用大人不用的壞筆沾水在磨平的石磚上練習,不然就買一斤數錢,便宜又不透墨,大商行囤積了數十年挑出來賣的帳簿紙來寫。沒字帖,就看到什麼字就臨什麼字,各種字體的結構和筆法竟能自然體悟在心。練了兩三年之後,好壞事(婚喪喜慶)都紛紛找上門,阿淡也就寫得更用心了。
阿淡是神童,3歲就能識數百字,10歲先到私塾拜秀才何誥庭為師、讀古文。11歲入大稻埕公學校,遇到廩生陳作淦,隨後並到其私塾受教。16歲公學校畢業後到大龍峒「樹人書院」受教於貢生張希袞,詩文大有進境。18歲的阿淡受到桃園士紳黃其祥的邀請,到桃園龜崙嶺(現龜山)教漢文。阿淡家裡是賣農具的,他心裡想:「厝裡做的成啥生意,我必須為自己設想。」因此18歲敢就出外闖蕩,教授漢文。那時知識還很淺薄,有些學生要求教深一點的文章,阿淡就接受挑戰,自己先研習熟讀作充分的準備,四書五經就是那個時候經由教學相長,熟讀起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