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廖廍仔莊榕樹的旁邊有條柴裡埤,廖廍仔莊是由三個雙廖家族所建立小聚落竹圍仔、頂廍仔、下廍仔共同組成,竹圍仔、頂廍仔、下廍仔都建在柴裡埤畔,各聚落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支流,舉凡生活所需用水,還是田園灌溉都是靠著這條埤,柴裡埤可以說是廖廍仔莊的母親之河。
在自來水沒有普及之前,大清早婦女就要先到河畔挑水田家供洗滌和飲用,太晚起床的人就挑不到乾淨的水,一般洗滌用水只要靜置等細砂顆粒沉殿即可,而飲用水就還放入明礬作淨化水質。挑完水後才在河畔洗衣服,有時不小心放衣服的盆子會隨水漂走,就要跑去下游追回來。
民國60年以前,家家戶戶都有電魚器,電力捕魚操作簡單,捕魚數量多,有空的人就會到柴裡埤電魚,被電到的當然不只是魚,還有蝦子、螃蟹、青蛙……之類的,為晚餐加點鮮味。有次施傳才為了給孫子補身子,特地請人在柴裡埤電泥鰍,泥鰍已經算是鄉下的高檔補品了。如今河道水泥化,加上化學農藥、化學肥料污染嚴重,河道水已經沒有什麼生物,難得有魚也沒有人敢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