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裡埤位在斗六巿南郊江厝里石牛溪北畔,舊名柴裡莊陂,周鐘宣所撰的《諸羅縣志》中記載「柴裏莊陂在柴里社,康熙50年,莊民合築。」柴裡埤可說是見證這個地區開發的重要證據。
柴裡埤原本的取水口在今斗六巿江厝里廖廍仔莊附近,日治時期改為水泥圳,民國36年下游土場被洪水沖潰,於是將取水口提高上游六百公尺至今日位置。目前柴裡埤取水口為水泥攔河堰,右側緩坡溢流道,左邊其為閘門控制混凝土重力式臥箕堰排砂道。
歷來史書、方志多抄錄《諸羅縣志》記載「柴裏莊陂在柴里社」,讓許多文史工作者誤以為柴裡莊陂在柴裡莊,總在頂柴裡莊和下柴裡莊找柴裡埤,結果都找不到。在《雲林縣採訪冊》記載:「柴裏莊陂在柴裏莊外,源由庵古坑溪分來,灌田甚多。該處業佃合築。」又記載:「柴裏莊陂圳在縣西南七里,流灌廍仔、江厝仔、九老爺莊一帶洋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