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柴裡埤圳編入水利組合

江厝路54號的堂號寫著清武派,表示著雙廖家族的堂號,清是張姓的清河堂,而武是指廖姓的武威堂,這是日本統治時保正廖枝清的家,昭和7年(1933)9月24日早上,這邊聚集了140多位柴裡埤的業主和斗六郡水利組合正在協商柴裡埤。

大正10年(1921),台灣總督府頒行「臺灣水利組合令」,強行將農民自主的農田水利管理權,移轉至政府手中,成為統一性的水利組合,強化對水資源的管理。經過10餘年柴裡埤仍是私設埤圳,官方多次懷柔無果,已經失去了耐性,於是臨時召開這次會議。

這次除了斗六郡水利組合代表外,還有斗六郡守、警察課長都出席這場會議。原本還有異議的聲音都被消音,業主們知道勢不可為,只能在補償金和水權費用上努力爭取最大權利。這天,柴裡埤的農民失去了水權。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臺灣新民報1933年09月26日2版〈柴裡私設埤圳編入斗六郡水利組合〉 2、 田野採訪
  • 撰寫者
    施朝祥
  • 創作者
    施朝祥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9/2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