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秋野芒劇團臺東市兒童故事館:累計演出第6場

2012年國光劇團受文化部委託,在花蓮酒廠的文創園區辦理第一屆花蓮表演藝術節,當時的團長鍾寶善先生,除了邀請臺北的重量級團隊,如國光劇團、屏風表演班、朱宗慶打擊樂團來到花蓮,也尋訪花蓮許多在地的表演藝術團隊一起加入了這場盛會。秋野芒是受邀的花蓮團隊之一。鍾團長和子漢團長在當時,可能都沒有意會到,這個邀請改變了秋野芒的命運,可能也改變了臺灣的劇場和偏鄉教育。2013年的夏天,秋野芒完成了和DOC 計劃合作的5場演出,卻又得到了國光劇團的邀約,請秋野芒劇團把《許願樹》帶到臺東去。這個從聖誕節前夕開啟的故事,讓秋野芒有機會走到東華大學外更多的地方,開啟了巡演的模式,當時並沒想到,會就此沿續了下來。更沒想到,從此,秋野芒就和偏鄉小學連在一起了。但旅行、勞動、戲劇,接觸孩子,認識土地,這些元素的結合就在這次2012~2013的6場演出裡第一次完成,也成為秋野芒日後巡演的基礎。2013/9/1,臺東市兒童故事館:累計演出第6場。這是秋野芒第一次的外縣市演出,到花蓮各地演出當然也有食宿交通問題,只是這次秋野芒劇團要自行處理,沒有DOC計劃的人員協助。鍾團長是很大方的,經費他要子漢團長開口,沒有問題。子漢團長一向小氣,對自己尤其是,竟只要了3萬元,覺得夠用就好,不必有結餘。不過,自己問了運費,計算10幾人的食宿和交通後,發現根本不夠。子漢團長沒臉去追加預算,只能求變求通了。第一步是更改舞臺設計,秋野芒劇團捨棄了大部份的景框。勘查過場地狀況,子漢團長決定利用現場兩邊的現有欄杆、柱子,用綠色膠帶纏繞,在最後方用角材和「傑克」交叉,編成一道很疏鬆的「綠籬笆」,用繩索和現場的鐵欄杆綁住,全場營造一種綠色的森林意象。演員們就從後方的綠籬鑽出來,做為出場。西元2000年成立,由國立東華大學學生志工團隊組成的秋野芒劇團,在全台包含花蓮的偏鄉地區,已為國小學童演出已超過百場,演出里程超過15000公里。秋野芒劇團的作品呈現目標讓更多人能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戲劇,親身體驗舞台劇的魅力。劇團每學期的演出由師生共同發想、製作,在補助經費和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妥善利用每一分資源,試圖運用出各種製作方法,克服表演場地與設備的限制,成員們彼此分擔大大小小的工作,順利完成每一次的演出。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廖宏霖
  • 演出者/主要人物
    社團法人秋野芒文創協會
  • 時間起
    2013/09/0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