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愛玉水泥柱種植法

如果臺灣原生種的愛玉在中海拔地區經常攀附大樹而生,那麼在平地亦然嗎?劉哲政首創水泥柱種植法,但一直沒有實驗的機會。當時他在林試所剛開始研究愛玉人工種植方法不久,因緣際會上司胡主任突然介紹一位來自台東退休的林校長給劉哲政。林校長表示,在女兒的推薦下,第一年種百香果、第二年種木瓜,全因經營不善慘賠收場。今年女兒改推薦洋香瓜,這次我不敢再聽女兒的話,想要請教你:種愛玉好嗎?

劉哲政表示,如果校長要種愛玉,將會是台灣第一位人工種植愛玉的人,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至少在愛玉農業化會是第一人。林校長考慮後決定種愛玉,劉哲政則建議水泥柱種植法,將3至5米的水泥柱一端埋進土裡,然後直接種下愛玉,劉哲政並且為校長設計一套採收及管理流程。

校長開始種時,部落的人都當笑話看,每個人都在等校長失敗。校長也不怕,發願一定要讓大家眼睛掉下來。2年後愛玉開始結果,這時部落的人才認知人工種植方式的可能性。其中有人開始試著採用水泥柱法種植愛玉,不過因為不知其中的栽種技術與管理知識,而以失敗作收。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野採訪 2、 劉哲政口述
  • 撰寫者
    施朝祥
  • 創作者
    劉哲政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8/10/8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