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5年拱範宮脩繕用事備忘錄

在某個夏天,拱範宮廟方人員在觀音殿的牆壁中發現了四塊寫有字跡的木頭,其中一方型木頭上面記錄著拱範宮的修繕記事。一般而言,修繕備忘錄上面會記錄幾個比較重要的資訊,如修築時間、修築原因、主事人…等。除了可以和沿革對照,佐證史事,更有機會從中了解當時宮廟的修築情形、氣候、以及當代社會發展,著實珍貴。

本件備忘錄描述麥寮地方決議使用新材翻修拱範宮整間廟宇,並提到連帶左右護室皆升5尺7寸。昭和5年(1930)3月蒙官認可,並列出了出火、動土、上樑、安門、入火的時間,甚至重新雕塑了鎮殿媽。

取備忘錄與2012年出版的《麥寮拱範宮沿革志》互相對照,筆者發現備忘錄上記錄到的修建時間較短,而沿革誌的紀錄卻顯示到昭和15年(1940)才完成。另外沿革志並未提到新塑鎮殿媽一事,且在修繕記事載明會將廟宇升高5呎7吋,但在沿革誌中卻變成升高7尺2寸。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麥寮拱範宮
  • 資料來源
    1、田野調查 2、麥寮拱範宮沿革志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麥寮拱範宮
  • 撰寫者
    鍾芷羚
  • 創作者
    攝影:李漢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麥寮拱範宮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