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井

創建年代不詳,據高拱乾《臺灣府志》所載:「大井,開鑿莫知年代。相傳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到臺,曾於此井取水,即今府治西定坊大井頭。或說荷蘭構築赤嵌樓時恐有火患而鑿此井備水,相關民間傳聞真實性已被推翻或不可考,但仍可推知,大井歷史久遠。

從前來臺移民先自安平入港,經臺江而在大井附近的渡頭登陸上岸,大井昔日濱臨臺江海岸,海鹹井淡,船隻在此登岸,故稱「大井頭」。因地利之便,大井頭一直是人群聚集,商業繁盛之處,發展成「大井頭街」,並形成「井亭夜市」的勝景。及至民國44年(1955)12月,大井重修,在井口砌築高約三尺的井欄,臨馬路一面切去一弧,約成八分的圓形。民國54年(1965)拓寬民權路為十五公尺,大井位居馬路中,乃拆除井欄,平舖鐵蓋,井水日漸乾涸。

大井的存在,是印証地理變遷與街坊發展最好的證明。而今大井只餘鐵柵宛若水溝蓋,和一個寫上大井頭的說明碑,提醒著世人這裡曾有過的繁華盛景。民國53年(1964)民權路拓寬,改用鐵柵溝蓋,重新在地面鋪花崗岩加以美化,並立碑說明。民國88年(1999)內政部公告指定大井頭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彰顯其歷史價值與意義。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臺南所(DA0185)新美段602地號
  • 別名
    大井頭、紅毛井
  • 事件
    "1.相傳明宣德間(1426~1435)太監王三保到臺,曾於此井取水。 2.清康熙60年(1720)朱一貴事件。 "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9954
  • 所在地-經度
    120.201636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大井頭
  • 相關人物
    王三保、朱一貴、藍廷珍
  • 資料來源
    曾國棟,《臺南府城古井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 時間分期
    荷蘭時期(1624~1661)
  • 交通方式
    機車、汽車、公車
  • 撰寫者
    曾國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