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清一郎《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記載,位於昔日斗南五間厝77番地,大湖口溪畔有一座忠義祠,廟內奉祀「赤星中尉」及700餘名死於乙未戰爭的庄民。鈴木先生提到,這位「赤星中尉」為明治28年(1895)近衛師團「田中國重」大尉麾下的第三小隊長,當年奉命征討他里霧一帶由黃丑聚集的抗日勢力,赤星及其愛馬不幸遭到流彈打中死亡,掩埋於此。明治30年(1897)始由斗南舊社富豪沈國珍先生出資建立忠義祠,昭和2年(1927)再度重建,每年農曆9月20日,斗南、五間厝、舊社一帶的居民皆會前來燒香祭拜,斗南公學校師生也會前來參拜和演劇。
現今忠義祠仍矗立在大湖口溪北畔,台一線縱貫線公路旁,然廟內沿革卻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說法,傳說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親王督軍至此,在今之檨仔腳湖(東明國中)遭義軍殺傷,沿途逃至大湖口溪北畔氣絕而死,當時民眾便在親王殉亡處集體收埋抗日義民的骨骸,並在萬人塚的後面建立一小祠祭拜,據說為了掩人耳目,特別雕塑了一尊齊白馬配長刀的親王神像。
一樣是忠義祠,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在於雙方的立場和觀看的角度不同,共同的是忠義祠內所奉祀的英烈諸公應與乙未之役有著密切的關聯,值得未來繼續深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