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鳳天宮原建於中洲中和里,相傳1892年始建草壇供奉保生大帝、廣澤尊王,後來庄民郭知公向小港大人宮盤請主神朱府千歲分神,經過幾年後,求千歲同意金身同供奉於草壇。
1936年,由郭典發起重修廟宇之議,命名為「鳯福宮」。1964年間重建改稱為「鳯天宮」,增加五府千歲,郭漏老、郭六賽、郭興產與全體信徒發起裝金身以供膜拜。1983年遭遷村而遷建在現社區南邊木造廟宇,兩年後再遭政府拆除,成為無處可供奉神佛之窘況。
1986年,居民郭溪明率里民並請託當時市議員王進財先生協助,前往市政府陳願成果,准撥社區公園120坪土地,向高雄港務局承租,興建該宮,底層供作里民活動中心。1988年興建完成,並迎神安座,祈求國泰民安,物豐民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