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陶芸樓

陶芸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陶芸樓,名暉,號冰翁,於1898年(明治31年)出生,原籍浙江紹興,年幼時隨先祖遊宦於閩,定居於榕城。精通詩文,擅長書畫、篆刻,早年在京滬、閩浙等地舉行畫展。其詩文佳章,則屢次刊載於北京《雅言詩刊》、南京《中國詩刊》、《國藝月刊》;1947年(民國36年),南京「中國詩刊社」為其出版《芸樓詩稿》。

 

  陶芸樓於1947年(民國36年)冬,抵達臺灣。當時,來到臺灣的目的,是因為中國國共內戰動盪,便應臺灣好友板橋林熊祥的邀請,帶家小來臺舉行書畫展;但是當乘坐的中興輪,靠抵基隆碼頭後,他們從此就定居基隆。

 

  1948年(民國37年),加入「瀛社」、「薇閣詩社」。1949年(民國38年)加入「大同吟社」。此後則擔任「基隆市文獻委員會」特約編纂,可見其詩文、史學的長才。1950年(民國39年)秋所成立的「基隆市美術研究會」,公推陶芸樓為會長。1954年(民國43年)春,「七友畫會」成立,陶芸樓為其一成員。

 

  關於陶芸樓的藝術,白雪蘭曾撰文歸納出4個要點:(1)師法古人畫風,例如石濤、八大興四王等。 (2)畫上題款,會直接道出摹仿的風格來源 (3)以山水畫為創作大宗 (4)「天澹天真」的風貌。

 

  被譽為「詩、書、畫、印」四絕的陶芸樓,可說是基隆傳統水墨畫的開山鼻祖。他長年居住基隆田寮河畔的「船越別館」,至其終老;逝世於1964年(民國53年),享壽66歲。

 

  陶芸樓的長子陶一經、三子陶晴山,皆先後名聞於全臺藝壇;而次子陶光,也在藝術領域發展,專研美術設計。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陶芸樓 / 撰寫者: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25905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名:暉 / 號:冰翁
出生地點-名稱
中國
生年月日/時期
1898
國籍
日本、中華民國
撰寫者
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許梅貞,2004年6月。《世紀回顧﹒基隆藝文人物專題展導覽手冊》,頁:1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1.許梅貞,2004年6月。《世紀回顧﹒基隆藝文人物專題展導覽手冊》,頁:1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李季庭於2019年6月26日引述編撰 2. 陳青松,2004年6月。《基隆第一:人物篇》,頁:76-81。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8月22日引述編撰 3. 廖穗華,1992年6月。《耆宿懷雞籠》,頁:120-138。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8月22日引述編撰
卒年地點-地址
田寮河畔「船越別館」
卒年地點-縣市區
基隆市
卒年地點-緯度
25.1305927
卒年地點-經度
121.7449773
卒年月日/時期
1964
性別
職稱
委員會特約編纂、研究會長等。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參與組織
瀛社、薇閣詩社、大同吟社、基隆市美術研究會、七友畫會等。
工作單位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