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北部煤田分布圖

臺灣北部煤田分布圖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臺灣北部煤田分布圖

  〈臺灣北部煤田分布圖〉,此圖為日本人山下律太所繪之日治時期臺灣北部煤田分佈圖,其清楚且詳細的標註煤田的位置與延伸之分布地區。說明日人對煤礦產業的重視與細心。

 

  日本政府為了先行確保軍方用煤之需要,一開始就對較優良之礦區,先行予以公告保留作為軍用礦區。而剩下的區域,再由地方企業人士,以及原與煤礦或煤炭買賣貿易有關的人士申請設權。或則是由臺、日人士雙方合作,再漸次增加新礦坑。隨後更因交通與運輸方法的改進,而更促進礦業之發展。

 

  其實臺灣煤業正式的發展,是以日本治臺為契機,而使臺灣得以受到先進的西方科技文化的洗禮。同時也使得臺灣居民刻苦耐勞的本性,能夠有效的發揮。換言之,自中國清朝時期的土法開採。繼而依賴洋礦師,採用機器設備與設計新的開坑結構以直井開採。到了日治後,即採用更適合於臺煤天然條件之開採方式,如:斜坑化、蒸汽化、規模化、電氣化、大型化和集中化,而將礦場的技術水準以及產量逐年提高。也促使基隆港成為主要的用煤之供應站和出口站,貿易活絡,為聞名的國際港。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林再生,1999年6月。《煤港•雞籠》,頁:39。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林再生,1999年6月。《煤港•雞籠》,頁:38-39。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葉文翔於2019年6月18日引述編撰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灣北部/基隆市區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創作者
山下律太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媒體類型
圖稿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