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教職員

  「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教職員」照片,於1940年(昭和15年)7月2日拍攝,地點在基隆神社前,教職員坐與站在前排,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則穿著清一色的制服,於後方整齊列隊。

 

  顏家非常重視學術、文化教育,顏雲年曾促成瑞芳公學校的開設,並在增築基隆公學校校舍一事上,捐助5萬多圓。

 

  除了初級教育外,在1920年代(大正9年-昭和4年間)末期,目睹工業的逐漸勃興,顏國年意識到非培養其人材不可,所以主張在全臺各州設一中級工業學校,南北部則各設一高級工業學校。到1935(昭和10年)年的熱帶產業調查會時,臺灣工礦業已有相當的發展,益感臺灣人材的匱乏,顏國年乃大聲急呼工業人材培育的重要性。

 

  而顏欽賢(顏國年之子)則進一步以本身的力量,來培育技術人員,於1940年(昭和15年)相繼設立「礦工技術者養成所」和「瑞芳礦山機械工養成所」,承襲了其父叔重視本土人材培養的理念。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慈玉,2000年7月。《顏家在臺灣礦業史上的地位》,頁:9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顏家後代提供   //   【參考書目】 陳慈玉,2000年7月《顏家在臺灣礦業史上的地位》,頁:87-89。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13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吳丁玲兒、施素筠、劉顏碧秋等(提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40/7/2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