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街堡圖

北港街堡圖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北港鎮位居北港溪北岸,舊稱「笨港」、「笨港街」、「笨北港街」,明朝天啟以前之北港,亦曾作為整個臺灣的代表名詞。連雅堂臺灣通史載:「顏鄭開臺,率其黨羽,入北港,築寨以居」。北港是雲林縣二十個鄉鎮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者。

清光緒20年(1894)北港街發生大火,商店及民房燒毀嚴重,導致商業萎靡,直至日本領台後,明治30年(1897),改制為六縣三廳,縣廳下另設辨務署,原北港屬於嘉義縣轄下之北港辨務署。隔年,改制為三縣三廳,撤嘉義縣併入台中縣,台中縣知事設北港辨務署於北港街,重建經濟體系後得以恢復昔日繁景,並建設學校、郵局、市場等公共設施,使得北港當地越來越興盛。大正9年(1920)全台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北港地區屬台南州管轄,並設置北港郡,其下的北港街、元長庄、四湖庄、口湖庄、水林庄共計一街四庄皆屬為北港郡統轄。

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來台,地方行政制度設置台灣省,北港地區劃為台南縣北港區,就原郡役所改為北港區署,區轄有北港一鎮及四湖、口湖、元長、水林四鄉,民國39年台灣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撤銷區署改設鄉鎮,北港鎮改隸雲林縣,鎮轄東陽、番溝等二十八里。

本件北港街堡圖是明治37年(1904)完成,同時也是當時大規模土地調查的成果,並在此次土地調查後,臺灣土地有了明確的法邊界,政府機關因而較易掌握空間資訊,便於執行之後的戶口調查,也使得北港的地域邊界區分有了明確的規定。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北港郡要覽》,1936年;北港街堡圖,明治37年(1904),《台灣堡圖》,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雲林縣歷史建築北港大復戲院調查研究與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書》,雲林縣政府,2013年01月
撰寫者
沈沐蒼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媒體類型
文件
時間分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