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山線維修養護的工作就像「主治醫師」,年近七旬的吳聲基是苗栗三義人,25歲那年進入鐵路局工務段,即專職鐵道路線的養護與一般工程,人稱鐵道「醫師」的工作,轄區從銅鑼到泰安,從道班工做起,爾後經歷了副領班、三義監工區監工和苗栗工務分駐所主任,於2016年退休,將39年歲月都奉獻給鐵路。
舊山線鐵路上要讓火車得以順利運行,其背後藏著許多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即是負責橋樑、隧道和路線維修養護的工務段鐵道員們。吳聲基回憶剛進工務段當見習生時,要跨上橋樑時心裡免不了的怯怕,還要老師傅牽著走,但做著做著,他說「習慣就好!」這些養護工作不僅要技術、胆要「在」,還得跟時間賽跑。有次大安溪鐵橋抽換橋枕,道班工們於夜間11點20分左右開始執行,站在高聳的橋上,以2 個多小時時間完成30多根枕木汰換的任務,就怕延誤列車的運行。後來這些具危險性與高難度的工作即使成了吳聲基的家常便飯,但隨著舊山線廢駛,那一幕幕移動在鐵橋隧道間的經典畫面,早已化作鐵道史上難得的文化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