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見證拆船業的航海古董商黃道明

骨董店從騎樓到二樓塞滿了航海相關的文物,黃道明在臺南當兵服役時,因緣際會接觸了船上拆卸下來的物品買賣,心想自己的故鄉高雄有那麼蓬勃的拆船業,應該比在臺南更容易找到好東西,於是便投入拆船文物的買賣和收藏工作,至今也有50年了。

黃道明說在那個年代船隻進到高雄拆解,美國方面的客戶就會透過電報下訂單,尤其是客輪上的時鐘、電話、家具、藝術品等,一方面是因為船上的物品較為堅固耐用,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對於航海文化感興趣,透過拆船管道進行收藏。

整日在拆船專區打轉的黃道明,在大仁宮爆炸事件那一天恰好有其他業務避開了這場災難,他感慨的說「拆船養活這麼多人,卻因為不重視工安,也害死很多人…。」蓬勃發展的拆船業,將高雄打造成拆船王國,也帶動臺灣的鋼鐵、造船等產業,而黃道明花了一輩子收藏整理的船上文物,正好見證了這段歷史。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高雄市電影館
  • 管理者
    高雄市電影館
  • 撰寫者
    高雄市人民團體聘僱人員職業工會
  • 創作者
    周宸甫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含和企業有限公司
  • 時間分期
    1970年代至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