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董店從騎樓到二樓塞滿了航海相關的文物,黃道明在臺南當兵服役時,因緣際會接觸了船上拆卸下來的物品買賣,心想自己的故鄉高雄有那麼蓬勃的拆船業,應該比在臺南更容易找到好東西,於是便投入拆船文物的買賣和收藏工作,至今也有50年了。
黃道明說在那個年代船隻進到高雄拆解,美國方面的客戶就會透過電報下訂單,尤其是客輪上的時鐘、電話、家具、藝術品等,一方面是因為船上的物品較為堅固耐用,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對於航海文化感興趣,透過拆船管道進行收藏。
整日在拆船專區打轉的黃道明,在大仁宮爆炸事件那一天恰好有其他業務避開了這場災難,他感慨的說「拆船養活這麼多人,卻因為不重視工安,也害死很多人…。」蓬勃發展的拆船業,將高雄打造成拆船王國,也帶動臺灣的鋼鐵、造船等產業,而黃道明花了一輩子收藏整理的船上文物,正好見證了這段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