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總督府公文類纂》與《黃旺成日記》等資料,補足日治時期新竹工商人物許延壽的家庭與事業發展。許氏出身殷實之家,以穩健作風奠定石油製品販售基礎,並整頓樹林頭信用組合的運作,較少參與士紳間的合資事業。根據臺大「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紀錄,許氏除經營家戶常用燈油外,後期更拓展至自動車與漁船燃料的供應,展現事業多元化的經營。
社會參與方面,許氏對民族運動抱持同情,然態度保守,未曾公開表態。隨著事業達到高峰,加上地方選舉制度逐步開放,他開始投入政治並當選州會議員。七七事變後,地方領導層出現空缺,許氏遂由市議員躍升為全州代表,並因「銃後」動員而大量捐輸金錢。由於其事業涉及石油寡占產業,戰時又屬戰略物資,不得不配合政策調整;同時,信用組合的成功轉型,也使他承受各方人情壓力。然而,這些戰爭協贊的付出,除確保石油承銷資格外,並未換取更多實質利益。
家庭方面,許氏所屬意的繼承人尚在中學就讀。在戰火陰影下,一方面他須守護家族基業,一方面又盡力維護家庭安穩。這些抉擇與因應,或許正式文獻難以記錄。整體而言,許延壽的經歷,反映地方工商階層在日治時期的經營困境與社會角色,也呈現戰爭年代個人於家國之間的兩難與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