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顧玄奘大學自籌劃至創校的艱辛歷程,並凸顯了中老和尚在其中的重要角色。玄奘大學的構想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代,由中國佛教會提出。該會在戒嚴時期為全臺佛教界的中央級人民團體,在理事長白聖長老號召下,獲得全省寺廟響應。然因缺乏專責推動,計畫一度停滯。直到白聖長老晚年將重任託付了中老和尚,他毅然辭去中國佛教會秘書長,全心投入創校工作。
籌備過程歷時十二年,困難重重,包括校地開發不順、教育政策限制、經費籌措困難及佛教界內部分歧;加之了中老和尚作風低調,不善媒體宣傳,且後來與中國佛教會分道揚鑣,更顯孤力。即便如此,他仍奔走南北、跨足國際募款,並舉辦大型佛教活動,凝聚信眾力量。最終,玄奘技術學院於1987年獲准成立,並於2004年正式升格為玄奘大學。
玄奘大學的成立模式有別於其他佛教團體主導的學校,它是由中國佛教會發起,全臺寺廟與信眾廣泛參與的成果。為彰顯校訓精神,了中老和尚於1987年迎請玄奘三藏法師頂骨舍利返臺,作為鎮校之寶。整體而言,玄奘大學的創校歷程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卻展現佛教界教育理想的實踐,成為臺灣佛教辦學的重要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