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面為銀蔥底,邊緣繡有暗八仙紋飾,飾有黃色流蘇,中央盤金繡有「新竹新樂軒」字樣,其中「新竹新」三字疑為新作,顏色與「樂軒」二字不同。上方以黑色絨布貼有「祝 蒞北獻技 留念」。最上方雙鳳為繡於旗面上,其雙龍、雙獅及寶塔皆為可拆卸式構件,寶塔多層門面以玻璃鑲嵌,頗具份量,平時皆拆卸下另外放置,用時再組裝上旗面。右側有黑色絨布貼有「台北蔡金塗阿城贈」。
致贈人蔡金塗 (1914-1988)出生於台北市大橋頭,外號「阿城」、「城哥」,為過去台灣社會縱橫黑白兩道,有「臺灣杜月笙」之稱的教父級大人物,在戰後至民國80年代,主持大稻埕有名的百年軒社「共樂軒」,擔任「頭兄」,與全台軒社往來頻繁,以藝會友,彼此拚陣交流。由於蔡金塗大力支持製作各種材質特殊的旗幟,不論是銀質旗幟、以金線或白鐵為材,或刺繡而成的,其數量與種類都堪稱全台軒社之冠 ,而有「共樂軒旗濟」之說法流傳 。
新樂軒過去較盛大赴台北演出的活動,目前所見資料為1946年時,軒內「二十四董」之一的吳火獅於台北新光布行得到大稻埕法主宮廟的爐主,因此邀請全體軒員至台北公演兩天,共樂軒即為附屬於法主宮廟的軒社,因此此幅繡旗來源時間點應為1946年前後。
此幅繡旗為新樂軒三幅風帆旗之一。此幅繡旗與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有關,且有蔡金塗落款,亦見證了新竹新樂軒與大稻埕共樂軒這兩個台灣北部著名軒社過去往來、以藝會友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