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和樂軒

「和樂軒」創辦時間不詳,約於清末日治初期之際,初始成員多為染坊的染布匠,因此又被稱為「染布軒」,約於戰後不久散館,部分軒員另行成立「和安義軒」。

和樂軒與新樂軒關係深厚,活動時若有不及之處便由新樂軒為其支援。和樂軒曾於大正十三年(1924)赴大甲鎮瀾宮演出,劇目不詳,觀眾爭先恐後、喝采不絕,贏得各界好評。

和樂軒老軒員張金木(1920-2005)於16歲時加入和樂軒,曾隨北門街的「祥彩繡莊」福州師傅陳顯銳學藝,後陳顯銳將「祥彩繡莊」交予他經營,竹塹子弟團於日治時期訂製的繡旗,便多有出自「祥彩繡莊」之手。中日戰爭爆發後,陳顯銳將繡莊交予張金木經營,後來因「皇民化」政策的推行,繡莊難以經營,便改在自宅從事刺繡工作至民國80年代。

和樂軒現存文物不多,2016年新竹生活美學館曾展出一面原和樂軒彩牌,由新竹都城隍廟請新竹市政府所登錄的傳統藝術木雕類保存工作者蔡楊吉老師進行過修復處理。木牌上原刻製軒社名稱的部位已改為城隍廟。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創辦地-地址
    新竹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