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艚仔(tiò-tsô-á)假餌,塑膠布製,假餌會綁在魚鈎上,魚鈎則依順序鈎在鉤夾(地方習慣以材質命名稱其為「竹夾」),一個假餌、魚鈎、魚線的子線,稱為「一門」(tsi̍t-muî)。
釣艚仔假餌最早為白雞毛,因困難取得而改為棉製的東京線,而後改為魚皮譬如飛烏虎、旗魚皮,至1961年南方澳的小琉球漁人陳石碖改良以塑膠代替。
釣艚仔假餌材質歷經雞毛、棉線、魚皮、塑膠,顏色有白色、紅色、綠色都有效果,早期因鯖魚資源豐沛,容易捕撈,在釣鯖魚的過程中,鯖魚甚至有搶食的情形。在釣艚仔漁法之前,南方澳漁人使用苦蚵仔、魩仔,鱙仔,小蝦仁鹽漬後作為魚餌,當使用假餌的釣艚仔漁法沒落後,南方澳釣鯖魚放棄使用假餌,回復到使用蝦子、秋刀魚、煙仔、水針魚肉的真魚餌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