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的路-臺灣東北海岸漁法漁具在地知識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5/03/18
臺灣四面環海,為東亞島弧的島嶼之一,位於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 在海洋帶來的高度開放性下,各族群的海洋觀,在一次次的交會中激發不同與海對話實踐的方式,建構出屬於臺灣的豐富海洋文化與知識。在文獻史料中,倚海維生的人群所留下的相關資料並不多,另一方面,在現代以提升漁獲產量的前提下,嚴重影響了地方海洋漁撈知識的傳承。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研究、保存臺灣歷史與民俗文化,並以知識公共化為核心任務,自2021年起,以地方的漁法漁具為媒介,進行訪談與影像記錄,蒐集相關文獻資料、盤整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內相關素材及舉辦交流活動,進行跨漁村交流對話,並規劃線上展覽呈現相關成果。2022年完成馬祖橋仔村的傳統蝦皮定置網的漁具調查,2023年來到臺灣東北部,跟著3位在地引路人,完成以基隆八斗子棒受網、宜蘭龜山島討罾仔及南方澳釣艚仔為題,將被淡忘漁人與海拼搏對話經驗以及地方知識記錄下來。 𓆝𓆞𓆟𓆝𓆞𓆟𓆝𓆞𓆟𓆝𓆞𓆟 線上展覽策辦 (依筆畫排列) 𓆟指導單位:文化部 𓆟總顧問:黃貞燕 𓆟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家文化記憶庫 𓆟執行單位: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𓆟專業協力: 𓆟𓆟個人:、許焜山、簡英俊、賴榮興、賴元淵 𓆟𓆟機關/團隊:八斗子漁村文物館、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南風澳文史工作室、珊瑚法界博物館、龜山島社區發展協會 視覺設計:貳島設計有限公司 𓆝𓆞𓆟𓆝𓆞𓆟𓆝𓆞𓆟𓆝𓆞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5/03/18。
- 臺灣
- 東北海岸
- 漁法
- 漁具
- 在地知識
- 地方知識
- 地方經驗
- 八斗子
- 龜山島
- 南方澳
- 棒受網
- 討小卷
- 討罾仔
- 火誘網
- 釣艚仔
- 鯖手釣
- 燈火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