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船隻為舢舨船漁船模型,俗稱「尖頭櫓仔(tsiam-thâu lóo-á)」。此模型的尺寸為84x16x8公分(比例1:10),這種舢舨船的使用年代大約在1950–1990年之間,目前存放於基隆八斗子漁村文物館內。
這類的舢舨船是由日本引進臺灣的「和船型」無動力舢舨,以沿岸魚場為主要作業區域。尖頭櫓的船頭跟船尾,有船艙可以擺放一些雜物,配備的是櫓(即船槳),櫓較尖,槳較方,櫓還要有一條「櫓綆」(lóo kīng)拴住才能活動。早期八斗子地區的漁民都在尖頭櫓上使用電池照明吸引小卷或漁群,並使用網子來捕撈小卷。船上有「活堵」(ua̍h tóo)以存養捕撈上來的活魚等。
因為使用網子捕撈小卷數量有限,一個晚上的漁獲量約幾十斤。據傳1955年八斗子漁民杜仁平、杜仁基兄弟改良自焚寄網的捕魚技術,在尖頭櫓漁船前後兩邊插上兩根竹竿,船頭、船尾的二根竹竿分別拉開漁網,將放入海裡的漁網慢慢張開,可以捕撈海裡更多範圍的漁獲,尖頭櫓漁船也是第一代利用二根竹竿張開漁網的漁撈方法,後來進化成4馬力、6馬力的機動漁船。




